塑料模具的发展
首页 / 新闻资讯 / 塑料模具的发展

塑料模具的发展

塑料模具的发展贯穿合成塑料工业的全程,历经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,已成为连接材料创新与制品生产的核心纽带,推动汽车、电子、医疗等多行业实现跨越式升级。

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是萌芽探索期。1868 年赛璐珞台球模塑生产开启塑料模具雏形,1907 年酚醛塑料(电木)工业化催生首代热固性模具,早期模具以铸铁为基材,依赖手工雕琢与简单模压工艺,虽精度低、寿命短(仅数千模次),却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。这一阶段模具主要服务于新兴电器产业,生产绝缘零件,初步展现塑料替代天然材料的潜力。

20 世纪中期进入工艺革新期。1946 年螺杆式注塑机发明,推动热塑性塑料模具崛起,预硬型模具钢(如 718H)应用提升模具寿命至 50 万模次以上;1960 年代美、日实现酚醛模具注塑规模化,模具结构新增温控与排气系统,适配玻纤增强塑料成型。中国同步推进技术追赶,1962 年发布冷冲模标准,1970 年代实现酚醛模具本土化生产,逐步建立自主模具工业体系,支撑国内家电、汽车产业起步。

21 世纪至今迈向智能升级期。数字化技术渗透,CAD/CAM 实现复杂型腔精准建模,CAE 仿真可预判熔体流动与应力分布,减少试模成本 40%;3D 打印技术突破传统制造局限,快速制作模具镶件与原型,缩短研发周期 50%。同时,绿色制造理念推动模具优化,全电式设备与环保涂层应用降低能耗,模具在医疗精密部件、新能源汽车组件等高端领域实现突破,精度达微米级,寿命突破 100 万模次。

如今,塑料模具占据模具市场 45% 份额,从早期简易工具升级为 “智能制造核心装备”,其发展不仅是制造技术的升级史,更是现代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的生动缩影。

填写留言